Wednesday, March 23, 2011

地球双柱银

由于秘鲁的波多西铸造厂的劣币事件,在17281730年间,西班牙政府颁布法令,推行新的铸币技术。为了冲销新技术引进所带来的资本投入,8里尔银圆的成色和重量被减为417.6格林(27.06克)和91.66%纯银。这就是“地球币”,或称“地球双柱币”以及“双球双柱币”。
1732年,墨西哥城铸币厂停止铸造十字银,开始用机器铸造铸 “地球币”。此时西班牙原先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经被法国波旁王朝所取代。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后,所以当时法国国王的弟弟菲利普五世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从1732年开始到1771年为止,”地球币”币历经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菲利浦五世、菲迪南六世和卡洛斯三世3个国王。
“地球币”的铸造方法是首先用机床制造出大小和厚度均匀的圆形银版。每枚银版被放入币模中,用螺旋冲压的方法压制出受压均匀的银币。螺旋冲压机是由两个人 推动压杆,通过旋转拧入的方式施加压力。为了确保纯银的含量,整个制造过程都有两个化验师监督。他们的名字缩写被刻在银圆上。8里尔的银圆的齿边还环铸西班牙国花百合花,以防止人们通过切边的方式偷银。新式银元共有1/2R, 1R, 2R, 4R, 还有8R五种面值。

地球币币的正面是代表西班牙王国的卡斯蒂利亚-莱昂盾徽,中间嵌有代表法国波旁王朝的三朵含苞未放的鸢尾花。盾徽上面是皇冠,左边的两个字母是两个化验师的名字缩写,右边是币值。围绕盾徽和皇冠的币缘是代表国王的名字和头衔的拉丁字母。比如1733年墨西哥城造的这枚面值为8里尔的”地球币”币上有PHILIP·V·D·G·HISPAN·ET  IND·REX 字样。其意思为“菲利普五世,蒙上帝恩典,西班牙及印地的国王”。这里的“印地(IND)”就是指美洲,因为当时哥伦布将美洲错当成印度。所以这个名字流传下来。


1733年墨西哥造8里尔地球币
“地球币”的背面是王冠覆盖的东西半球以及其山川和海洋。它们分别代表新旧两个世界。双球的下面是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波。其左右两个顶置皇冠的立柱是传说中的大力神海格力斯之柱。其实是直布罗陀海峡接口处的两个山峰。因为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所以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从地中海出了该海峡,就是未知世界。柱上卷轴铸拉丁文PLUS VLTR,意为海外还有天地,上方的拉丁文VTRAQUE VNUM(意为合二为一)与币中的双地球图案,寓意东西半球为西班牙单独拥有,下方为铸造年号及铸地国标记。

“地球币”在西属美洲的墨西哥(1732)、智利(1751)、秘鲁(1752)、危地马拉(1754)、哥伦比亚(1759)、玻利维亚(1767)等地均有铸造。除了代表不同铸造厂的厂记和化验师的姓名缩写不同外,从1754年开始,8里尔面值的设计图案有所变动。在此之前,两个海格力斯柱上的皇冠图案相同,均为西班牙皇室皇冠。从1754年开始,左边的皇冠改为西班牙帝国皇冠。



1757年墨西哥造8里尔地球币
由于“地球币”是采用机器铸造的一种新型银币,它制作精美,成色和重量统一,较之手工打制币更易於交易及计算。随著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在世界各地广为流通,并成为当时许 多 国家的流通币和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币。“地球币”发行的数十年间,大量流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台湾、闽南等地,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其铸造样 式和重量单位也影响到台湾、漳州一带“如意银饼”、“漳州军饷”等早期银元的铸造。因其盾徽和皇冠形似花栏,所以在台湾又被称为“花栏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