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中期隆庆皇帝开海禁到清朝的康乾时期,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流入了大量的西班牙银币。这些银币中有一种呈不规则形状的“十字银币”,因形状类似闽南一带固定锄头的楔子,因此在当地被形象地称之为“锄头楔子银”。这就是在西方铸币史上被称为“Cob(卡伯)”的西属美洲银币。同样的这些卡伯,在美国独立之前,也成为当时北美大陆的流通货币。
至于中国的十字银币则是通过西属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吕宋(即菲律宾)和中国闽南,广东之间转口贸易流入我国。西班牙或荷兰商人将这些银币从美洲或欧洲 运到吕宋。在吕宋,通过与中国商人进行交易后,又把满载丝绸、瓷器、香料的中国商品运往美洲和欧洲。由于中国的商品在海外深受欢迎,在自然经济还占据统治 地位的我国东南沿海,当时百姓对海外的货物需求还较少,因此,这种海上贸易几乎是单方面的货物出口和银币 流入。大量的西班牙银币的流入,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字银币最早从菲利普二世时期(1556~1598)开始在墨西哥铸造。面值有8R(即8里尔,相当于1比索)、4R、2R、1R、1/2R五种。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西班牙还先后在秘鲁的利马、现波多黎各的圣多明哥,玻利维亚的拉普拉塔和波托西,巴拿马,以及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和波哥大等处设厂铸造“十字银币”。根据铸地标记和铸造年号区分,“十字银币”还有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 铸造以及有铸造年号和无铸造年号等多种版别。
早期十字银币被称为“盾形币”。其正面为哈布斯堡皇族的纹章。圈壁上有铸造厂和化验师姓名的缩写。背面是十字架图案,对角四格内铸有狮子和城堡。如果是在墨西哥铸造的,其十字架的四端是鸢尾花图案。盾形币除了在墨西哥以外,曾先后在利马,拉普拉塔,波托西,巴拿马,以及卡塔赫纳和波哥大铸造过。圣多明哥只在1578铸造过一年。
其中,波托西的铸量最多,墨西哥其次,利马的铸量排第三,但远远落后于前两个【1】。
菲利普二世时期铸造的盾形十字银币
由于这段时期西班牙殖民者追求多快产出,所以采取了快速的打制方法,先是将银棒压成银板,再制成可生产银币的薄银板,然后再压制成钱。后来一种更快的方式 产生了,就是直接将银棒切下来一块适当重量的厚片,然后再在上面打制上图案,从而形成一枚钱币,结果这些银币极不规则,但重量适当,由于一些钱币很薄,因 而上面只有一点打上的印记。如果超重了,就从上面切下来一点银子。整个十七世纪的西班牙钱币,只有极少数上面还有完整的图案被保留下来。 8里尔的十字银币重约为25-27 克左右,此外还有4R、2R、1R和1/2R几种。这些粗糙的钱币由于容易携带而被大量生产。
在西班牙,十字银币被制成银器、钱币或还原成银棒 等其它用途。另外,十字银币通过种种贸易流入北美殖民地,而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也用其进行商业流通或进行储藏,由于十字银币极容易生产,而且粗糙,一些不法 之徒开始从上面切下一些银子,从而使其成为不足值的钱币。因而在北美,这些不足值的钱币被重新熔铸成了马萨诸塞银币【2】。
由于菲利普二世,三世和四世的穷兵黩武, 大量运回欧洲的十字银币直接流到了贷给他们战争经费的欧洲各大银行中,其中以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为著名。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则很快将这些十字银币通过与中国的贸易转入我国。
到了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商人们逐渐发现十字银币的成色出现问题。由于白银出口已经成为西班牙的主要财政来源,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大为紧张和恼怒。于是进行彻查。发现波托西铸造厂有几十年的舞弊行为。结 果波托西的市长和至少一个化验师被处死。所有有成色问题的十字银币被收回重铸。新币被打上特殊戳记以便与有成色问题的老币区别开来。又经过几番重新设计 后,1652年一种新的被称为“双柱水波”的设计取代了老的设计图案。
后期的双柱水波十字银币的正面仍是十字架图案,对角四格内铸有狮子和城堡。与盾形币不同的是,十字架的四端出现了四个长条,这被称为“耶路撒冷十字架”。正面上端是皇冠和币值(比如“8”表示8里尔)。下面是两位数的铸造年份。左边是铸造厂的厂记,右边是化验师的姓名缩写。背面则是立于水波中的双柱和三行文字。最上面一行是铸造厂记,币值和化验师姓名缩写,最下面一行是化验师姓名缩写,铸造年份和铸造厂记。中间则是著名的卡洛斯五世的座右铭“PLVS VLTRA(海外有新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波托西铸造的后期十字银币的水纹总是从中间拱起。而利马铸造的则总是在中间下陷。后期十字银币只在波托西,利马,以及今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和波哥大铸造过。或许是由于主要问题是出在波托西的缘故。
秘鲁利马1697年铸造的8里尔十字银币
中国出土了大量的西班牙十字银币。福建曾多次出土,1971年福建晋江安海乡曾出土了10枚十字银币,重量在于4.9-27.45克之间,正面有西班牙国徽,上有OMP字样。这些钱币的铸造时间约在1634-1665年间。南安市官桥乡1972时也曾出土了1.04公斤的西班牙银币,也是十字银币。大的重量为 25.8-27.4克之间,中型的重量为13.6克,小型的重量为7克。上有NO、OMP、OMD、PST等字样,此外还有4块银片,上有金、鸡、落、井四汉字。重量为0.12-0.29克。西班牙银币中有在墨西哥城铸造的,时间为1618-1633年,有波多西铸造的,时间为1640-1649年。其中塞哥维亚铸造的是中国出土的西班牙铸造时间最早的银币。1972年南安县诗山乡也出土了2.58公斤的西班牙十字银币。铸造时间在1664-1703年。
1975年1月9日,泉州市满江红医院出土了一批古外币,共37枚,均为银打制币,用不规则的银片打制的十分粗糙,厚度也不一样,除图案外,币面上还冲有十字。 铸造时间为1634-1665年。另外1974年至1979年间,泉州法石乡两次出土西班牙十字银币。 这些钱币经大英博物馆的克里布考证,大部分为墨西哥城铸造。 这与当时泉州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不可分,史料记载漳泉商船,装载生丝和丝织品的,每年开进马尼拉,至少三十四只。西班牙银币也多次在广州出土,1988年广东澄海县蓬下建阳村出土了99枚,时间为1691-1699年铸造。 这种西班牙十字银币可能就是我国古书《东西洋考》中所言的吕宋银币。“吕宋物产有银钱,大者七钱五分,夷名'黄币峙',次三钱六分,夷名'突脣',又次一钱八分,名'罗料理',小者九分,名'黄料理'。”
十字银币流入我国的时间早且数量大。尽管其貌不扬,但是由于具有重量统一、可以按枚计 算和易于点数的特点,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通,时间长达近200年,而且几近成为当时闽南的本位币。至今,在闽南地区仍不断有出土和发现 “十字银币”的报道,这些货币的发现,是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美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历史见证【2】。
参考:
【1】Krause, Chester, et al. “Spain, Portugal and the New World,” 2002 edition【2】戴建兵,“西属殖民地银元对中国货币的影响 ”《亚洲钱币》2001年4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